銀行辦卡、酒店辦會員、健身游泳、零食小柜……面對銷售上門,大部分公司只想著如何打發銷售盡快離開。
但其實人事正在電話咨詢各酒店,了解出差住房的會員價格;有同事正在尋找公司周邊的健身房;還有的同事正準備辦理信用卡卻苦于沒有時間……
可能,你拒絕的那些“不用”“不辦”“不要”“不買”的銷售,是身邊人正在尋找的需求!
類似的現象在外貿行業也時常發生:我老客戶很多,用不到;我生意很好,不考慮;我業務量大,不需要……

說到此處,不得不提幾個案例。
柯達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公司,占有全球2/3的膠卷市場。現如今柯達的沒落是他們不愿意放棄既有市場,沒有看到技術革新帶來的顛覆性,終究被數碼技術的洪流沖垮。
諾基亞曾經連續14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是當之無愧的移動老大。諾基亞的覆滅究其原因是固守傳統思維和產品,沒有順應智能手機的系統趨勢,終是在IOS和Android的沖擊下消亡。
《讀者文摘》曾經風靡60多個國家,擁有1.3億讀者。但在互聯網時代,無法突破原有商業模式的《讀者文摘》注定無力應對產業的革新。
類似的案例還有摩托羅拉、百代唱片、天涯社區……
違逆時代趨勢是這些行業巨頭轟然坍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有的客戶基礎、訂單銷量、訪客詢盤制造了一種“不愁銷量”的假象,直到一場全球化的疫情降臨,說好的訂單取消了,正在生產的訂單被攔截了,生產好的產品拒收了,客戶聯系不上了,目標市場隔離了……外貿企業處境艱難。
疫情引發的“倒閉潮”迫使一個月24.7萬家企業倒閉,訂單驟降8成,5400萬人面臨失業危機。即便政府再如何扶持,廣交會依舊是翻車了,上半進出口同比數據除了東盟國家依舊是負數。
東莞一家大型制造廠商泛達玩具,因為歐美疫情嚴重,大量訂單被迫取消,再加上供應商催款,資金鏈發生了斷裂,只能關門結業。這家老牌港資企業,是有著1200名員工的大公司。公司倒閉之后,老板失聯,欠薪逃匿,1200名員工面臨失業。
浙江三益鞋業因全球疫情爆發,客戶訂單陸續取消,公司從3月初開始就停止招聘、老員工休假、降低薪資、取消獎金。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再如何輝煌的企業,不順應時代改變,終將趨于消亡。
那外貿企業要如何順應時代,抓住變革的紅利?
答案是:主動營銷。
40年前的展會、雜志時代早已過去,20年前開始的B2B網站時代直到今日也已紅利盡失。B2B平臺和展會一樣,都是被動式營銷,其缺點已是百弊叢生:
1、砸錢買流量:誰給的廣告費多就展示誰。
2、流量販賣:B2B網站在Google上投放廣告,低價獲取買家點擊流量,高價販賣給外貿企業,外貿企業投入的廣告費為他人做了嫁衣。
3、中心化模式:以展會、B2B網站為中心的交易模式已成過去,能自由觸達任何買家、供應商的主動營銷才是時代趨勢。
伴隨著外貿ABC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到來,主動營銷給外貿企業帶來了歷史的機遇和時代的紅利。外貿企業從過去傳統的被動營銷轉變為線上主動營銷已成為時代的趨勢。
這一次,請拋開固有的傳統思維,以接納的姿態迎接ABC時代的到來。